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迷戀起自己手工做料理,或許是想起以前阿嬤、又或者是想起小時候,總之是有點感觸的吧,似乎想循著小時候的回憶帶給自己更多、更多的重溫回憶的感受吧。而憑著記憶和感謝網路上的前輩的經驗,這次做了《手工麻糬》連「花生粉」都是自己製作,芬芳的美妙味道以及扎實軟 Q 的口感根本不是一般可以路邊攤的麻糬可以比擬的(驕傲)。經過 2 次實驗與改進,終於完成讓流氓顆心滿意足的麻糬喔,當然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品嚐上自己做的麻糬,因為真的完全沒有想像中困難喔♡一起來回憶我們的小時候吧!

batch2DSC00748_Fotor_Collage

手工麻糬》其實食材真的很簡單,現在一般超市比較難找到糯米,建議去市場或米行找找,米行又會比市場的更好。我們這一次去市場買的很多米蟲,在清潔上比較麻煩,但也只能安慰自己,這糯米很健康喔(笑)。

手工麻糬食材(4人份)

麻糬

  • 糯米 1200 克
  • 打糯米漿的水 400 克 (之後會濾掉)
  • 沙拉油 50 克

花生芝麻沾粉

  • 花生(去皮) 200 克
  • 芝麻粉  50 克
  • 冰糖 20 克

↓首先須先講糯米洗淨,尤其如果是主打有機糯米,上面米蟲肯定不少。

batch2DSC00748

↓洗乾淨後將糯米泡水使糯米質地變較軟,這樣後續再打糯米漿質地會較細緻,浸泡時間建議 4-6 小時不等。

batch2DSC00750

↓而浸泡過後將水瀝乾,然後倒入調理機。

batch2DSC00752

↓接著加入水,而水其實多寡都沒關係,因為晚點都會要瀝掉。但不建議水太少,因為調理機會卡住打不動喔。

batch2DSC00755

↓衝衝衝,我的麻糬就靠你啦♡

batch2DSC00756

↓然後準備粿袋或豆漿袋,建議是做成「袋狀」或具有「縮口」的較佳,因為我之前有試過用「粿巾」會很難進行後續「壓米漿」等動作喔(抓一邊米漿就往另一邊跑啊啊啊啊)。

而我是用瀝咖啡或茶渣的「束口袋」,再搭配一層豆漿袋,總共兩層一起使用。內有一層束口,才不用擔心瀝乾的米漿跑出來!

batch2batch2DSC00782

↓外層這就是豆漿袋,因為沒有束口,所以自行打個結。而因為豆漿袋的縫較小,才能夠順利瀝乾水喔。如果找縫隙太大的,會連米漿都被瀝出來啊啊啊啊!

batch2DSC00783

↓接著找各式各樣的東西壓住米漿袋,我是用沾板和醃製缽。壓米漿的時間約 1 小時左右即可,不用一定要瀝得很乾。也可以拿起來時再用手按壓一下,把最後剩餘的水擠出來。

這樣就完成俗稱的「生麻糬」嚕:D

batch2DSC00785

↓然後取出一小塊生麻糬,約 1/3 的份量,丟進鍋裡煎一下。

batch2DSC00790_Fotor_Collage

↓接著把其他生麻糬一起丟進去。

batch2DSC00794

↓並且倒入 50 克的沙拉油,並將生麻糬和剛剛煎好的麻糬一起均勻揉捏。

batch2DSC00795 batch2DSC00796

↓建議可以帶塑膠手套會比較方便呦:D

batch2DSC00797

↓喔喔喔喔喔,終於完成嚕(才怪)!!!

接著準備電鍋,要把這團麻糬丟進去處理啦!

batch2DSC00800

↓蒸個 30-40 分鐘就會熟成了,外鍋水只要放 2 杯即可啦。

batch2DSC00763

↓看到這充滿小時候回憶的白麻糬,嘴角還真是忍不住上揚呢!還真是可愛:D

備註:建議可以在蒸的容器塗上一層油,或者鋪上料理紙,這樣麻糬才不很難取出喔。

batch2DSC00801

↓裝袋、裝袋啦♡

記得裝袋前塑膠袋內層也要抹上一層油喔,這樣麻糬才不會和塑膠袋黏踢踢啊!

batch2DSC00803

↓接下來介紹「花生芝麻沾粉」怎麼製作呢?流氓顆是去全聯買的「土豆花生」和「熟成黑芝麻(這樣才不用再煮)」,而土豆花生因為帶皮,味道會有點苦,所以一定要去皮喔喔喔喔。

batch2DSC00766

↓一樣用調理機打的,因為希望沾粉帶顆粒,所以不用打太久呦。一打開頓時花生香氣四射(?)實在太讚了啦!

batch2DSC00767

↓咕嚕咕嚕的麻糬來沾一下花生粉啊啊啊啊啊啊,整個心花怒放啦♡

batch2DSC00774

↓滾完花生粉的麻糬實在可口至極!!

batch2DSC00775

不過剛剛看到製作麻糬的過程,你們就知道需要用到多少油了,所以麻糬熱量非常高(哭奔)所以大家在吃麻糬的時候還是要節制喔,一天幾顆就好。至於手工麻糬因為沒有添加防腐劑,其實半天就會散掉,建議大家做少量一點一餐吃完是最好的。不然一定要放到冰箱,以利保存,當然也不能放太久,最多保存期約 3 天,還是要儘快趁新鮮時吃完喔:D

Total
14
Share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