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我們夫妻給別人的印象都是「琴瑟和鳴(?)」但,哪對父母能在教育的完全沒有分歧點呢?畢竟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人,面對孩子的「同個問題,有不同的處理脈絡」也是從當了父母之後,我們把彼此連根拔起一一細數我們因為生命經驗的不同,這樣的我們各自要將想法套在同個孩子身上,反而變成標準不一進而演變成分歧點或爭吵!

誰扮白臉、誰扮黑臉

父母在家庭角色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定位,每每與同為父母的朋友聊到教育分歧問題;通常都會先問起這句:「你們家誰是黑臉、誰是白臉?」釐清家庭角色定位,可以幫助大家找到問題解決方式。

而,前陣子我與阿湯哥彼此的分歧點、爭執點在於,我們在教育上曾經彼此約定:「一方在教孩子的時候,另一方不能干涉。」只是,在彼此對教育想法有差異時,這個約定並不那麼適合。

前因後果錯綜之下,阿湯哥對湯包累積了很多不滿…

「明明會說話、會表達,但是只會一直哭不表達。」

「就連很小的事情都能崩潰,一整天哭鬧不休好幾次。」

「只聽媽媽的話,因為媽媽都是扮白臉,都只會欺負爸爸假裝聽不到爸爸講話。」

那幾週阿湯哥對湯包有著劍拔駑張的情緒,而湯包有著哭不完的情緒、更加依賴黏著我,對於付出非常多時間陪伴湯包的阿湯哥來講,當然也不太是滋味。

懲罰孩子,不該是「哭泣的時間長短」

我和阿湯哥在某次溝通中,講述了各自的觀點;阿湯哥對我的不滿顯而易見,認為我輕鬆拿下白臉角色,順理成章成為他教育路上的阻礙。

而我反質問他「那,為什麼你覺得,湯包哭泣時間夠長,才叫做夠獲得他應得的懲罰?」

當然中間省略一些夫妻溝通爭吵中,必然會造成的損傷,阿湯哥也說「覺得我這樣,讓他覺得他付出的好像一文不值。」夫妻溝通最難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 達到自己要的目的見好就收。

/

我在育兒無助時習慣查找「兒童發展」書籍來看;對於心理系出生的我來說,這是一種歸屬感,是科學研究與統計科學帶給我的安全感。

在這邊同時引用 – Dj琦琦-醫師娘陪你當媽媽  也在育兒過程中寫下:

年紀小的孩子,情緒往往被杏仁核主導,此時若出現偏差行為或情緒失控,爸媽可以先觀察傾聽、給予安撫、調節情緒,當孩子獲得的安撫越多,前額葉皮質發展就會越理想,也能提高他們將來面對困難與挑戰的能力。

最後,我以湯包 3y8m 年紀 情緒、大腦發展 與 阿湯哥溝通在教育上的分歧點,希望我們一起努力朝這些方向努力!

「湯包這年紀的孩子,開始發展自我、情緒,但往往會哭到停不下來,只是因為這時候的腦部還沒有辦法很好的控制情緒,所以如果只是用言語刺激、不安撫,他就也只會一直哭,而哭到無法言語。」

「我希望減少叫他「不要做這個、不要做那個」一次多個指令,以「請做什麼」一次一個指令就好,再多他注意力不在這、也聽不到。」

「我希望真的不要把 湯包哭的時間長短,當成逞罰的手段,希望你可以先安撫同理他的情緒,之後再講道理。」

最後,我也跟阿湯哥承認

「我當然對湯包也會情緒失控、也會怒吼啊,也不可能每每都做到上述這些,哪可能那麼厲害?」

「只是所有的關係是累積的,親子關係亦然。」孩子不會因為你兇他一次,就覺得你/妳不愛他,正正負負得累積下,正的比負的多就好、一起努力吧。

PS. 我身體不舒服、情緒低落時容易暴躁,當然也會怒吼罵孩子,只是我從來都不會以「自責」的角度來看待,我會事後跟湯包解釋原因,也會聊聊我心情不好的原因,覺得自己做錯也會跟湯包道歉。

每次都能從湯包的眼神中感受到,可能我不是個多厲害的媽媽,但他依舊「愛我」的證據,一次次之後我反而覺得在這育兒途中,被治癒、療癒 和 教育的是我本人。

就,只有「愛」是唯一答案,聽起來很老套,但基於愛的脈絡下,一切都會校正回歸的。

後來的後來呢

因為我和阿湯哥走在同樣的道路上,雖然依舊會不同的方式解讀,湯包難過想哭的時候。

像是「不想去學校」、「不想進教室」或「湯包進校門前說想爸爸媽媽的時候」

阿湯哥會問湯包:「爸爸抱抱你你會心情好一點嗎?」

又或是「明明說去買黏土,店裡沒找到黏土,湯包吵著買玩具的時候」

湯包從大聲嚷著「我不要黏土了!」隨手指著大盒的玩具說「我要買這個!這個好酷!」

我溫柔且堅定的跟他說:「對哦,這個蠻酷的,但我們沒有要買哦。」

看著他很想買,一邊不放棄的又指著更小一點的玩具,又嚷著「不然買這個就好!」

我持續跟他講一樣的話,最後離開玩具店前,我牽著他的手、摸摸他的頭說:「你做得很好哦,很努力克制自己想買的心,我覺得你很棒。」

(以前我們會直接跟他說「不行哦,你好寶寶章還沒集好,下次再買!」接著他會開始崩潰發瘋XDDDD)

之 雖然還是有哀哀叫

但老娘我安全下莊啦哈哈哈,下次怎麼樣我不知道,人生就是個彩蛋,搞不好就又開始崩潰發瘋惹XDDDD

接受自己與孩子的情緒

以前我會急著想要 “解決” 孩子的情緒,但某天我忽然想通,不論是我亦或是孩子,能夠解決情緒問題的終究只有自己。

湯包某次哭到不能自己的時候,曾說:「媽媽我不想哭了,可是我停不下來。」

我那時候抱著他說:「我知道!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,沒關係的我陪你,我現在也還在練習哦。」

身為母親能做的就是陪伴,並讓他理解「情緒如影隨形」慢慢地練習接納自己難過的情緒想想可以怎麼做。

/

練習,接納好與壞的情緒,身為 36 歲的母親,依舊在練習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