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接湯包4歲的我,開始享受「孩子逐漸理解世界的社交運行原則」的甜果,漸漸的他懂得眼色、也可以跟我聊掏心話;而他也來到了任何事都想要自己嘗試的年紀,這育兒之路依舊需要披荊斬棘,然而這棘來自我的內心,如何面對孩子子在練習成長的路上犯錯,能夠不先以否定的言語或檢討做錯的事情,能予以「討論未來如何預防」,真的是一門很深父母學。


還好有去視力檢查

滿 4歲不久,我就帶湯包去檢查眼科,可能就是我天生弱視,加上青春期都躲在房間看小說飆升至近視千度,長大後雷射才感受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,所以才希望湯包能保持好視力吧。

畢竟阿湯哥視力 2.5 我還是有點期待能板回一城吧,但檢查後,看來我的基因在這部分還是佔了優勢(好的不佔,選壞的幹嘛?)湯包視力 1.0 ,醫生是說這年紀還要有點「遠視」會比較好,畢竟到小上小學前可能會學寫字,還是要預留一些扣打才能維持這個水平。

瞬間覺得,還、好、有、預、約、檢、查 。

醫生有提醒,在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可以看電視,時間大概抓 30 分鐘,眼睛就需要休息一下。

但 ⛔ 看手機 ⛔看平板 是連 5 分鐘都算很多了
所以基本上 完全不建議給⛔,醫生還說也如果小朋友是喜歡看書剪紙拼圖等,也比較容易有近視,但建議還是在桌子和搭配檯燈。

PS.我們是 桃園-EyePlus光與自然親子眼科 檢查,他們真的對小孩非常有耐心也很專業,而且事前預約時也有建議我們可以在家先練習,我個人蠻推薦可以帶孩子去的。


過去的事就是沈沒成本,犯過的錯也是

我的小時候,只要犯錯總是一陣謾罵,更甚著一陣暴打,從青春期我就明白有任何事情絕對不跟家人講,長大後我與父母關係顯得淺薄。

如前面所提,湯包總想要自己嘗試任何事情,於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許多可怕災難。

事件1:像是爸爸幫湯包準備西瓜汁,跟他說午睡起來可以喝,湯包起床後開心的從冰箱拿西瓜汁,一個不小心打破玻璃瓶,碎了滿地的玻璃、一整面牆面與掃地機器人都是西瓜汁。

事件2:好心幫生病的爸爸做了(黏土)便當外送,收回便當盒時灑了一地的麵條,撿的時候又再灑了一次。

我在看到時內心OS「呃~殺了我吧。」加上爸爸剛好都無作用 或 不在場,留我獨自面對,我真的是很想哭…?

但也只能忍耐、忍著不用情緒處理這崩潰的畫面,慢慢帶著他把災難一起收拾,再跟他討論「發生的原因」與「未來怎麼做比較好」。

當然我也不是什麼優秀母親代表,那是因為他做錯事都一臉無辜,我就會這樣有耐心,有時候他沒午睡耳朵打不開,呈現一個晚上都聽不到說話,我也是會怒吼的,哈哈哈,在可以的範圍我會盡力。

願意放下過去打罵經驗,不傳遞到下一代,是透過閱讀認識到 沉沒成本效應(Sunk cost effect) 指得是「過去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」;也真正理解到已經發生的慘事,如果還要再付諸情緒會需要更大的成本(親子關係、平復情緒等),於是我會選擇當下止損。


與華德福初次相遇

某次和朋友閒聊聊起,她正在修華德福的研習學分,原本對華德福沒特別想法的我,因好奇而去查詢資料,因而去聽了一場研習講座。

非、常、喜、歡。

很多人會認為「華德福是體制外學校」,但是桃園兩間華德福學校都是公立的,也都依據 108 課綱,只是以華德福方式教學,所以在學習順序、內容 與 一般公立學校不同。

我並沒有了解所有的華德福學校,但我目前了解的幾間華德福教育方式都很喜歡,除了「開放討論的態度」與「留給空間讓孩子表達」注重心靈與辯論,會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思考能力與自我探索的人。

如果「考試」是一種檢視能力的標準,但對擁有不同能力的孩子用同份試卷檢視,並期待他們每科都完美無瑕,是不是本身就是件強人所難的事情呢?

除了聽華德福講座,也透過不少 podcast 聽到已經考上大學的華德福學生,我得到的結論是:

或許華德福學生並不如“充分練習考試”的孩子們懂得考試,但他們並不是不懂那些知識,只要經過練習還是能夠擁有好成績,但在這過程中華德福教育只是個方法,協助「引導孩子瞭解自己、自我探索」如此而已,我想這是教育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。

「我不會許願,我的孩子有天真快樂的童年,成長這件事情本身就充滿混亂與苦痛,我期許他能早日找到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自我。」

所以,近期變得忙碌研習華德福學分變成我與阿湯哥的生活日常,不只是為了研習分數,在這當中也滋養了我們的心靈、療癒了彼此,我跟阿湯哥都覺得我們對教育更有共識,一切都挺好的。

以上,育兒紀錄不知不覺寫了這麼長一串,很開心能與你們分享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
*